上海滩银楼的风貌 不止俗物还有故事
发布时间:2024-05-22 08:55:19 | 次浏览
每天都在“金银财宝”环绕中醒来的感觉一定很棒,难怪各类影视剧中,都喜欢用一堆堆blingbling的大银条、黄金块将主角包围。然而历史上的金银真的“美”成这样吗?
这底部好像被扫射过的银锭,细看那些孔洞,澳博体育app它们被称作“蜂窝”,其实是浇铸银水时气体逸出造成的。
这些可不是残次品,每一个金元宝都独一无二,纯手工摇出来的小耳朵有大有小才是“漂亮”。
它与其他八家:凤祥、裘天宝、方九霞、宝成、庆云、景福、费文元与庆福星,并称九大银楼,它们一起设立了上海最早的银楼同业公会“大同行”,也就是现在的行业协会。
九大银楼的产品之于民众,就好比现在的之于我们,上流社会的名媛平时打扮、参加宴会,必然会剁手买买买,就连寻常百姓家到了婚嫁乔迁的时候,也会紧着过日子卖肾求金。
民国时期受西方文化影响,传统的婚嫁“六礼”简化不少,蒋宋世纪婚礼让人们爱上了西服婚纱,1935年在上海首推的“集体婚礼”也受到了民众的热捧。
中国式“文明结婚”就此诞生——“戒指为定,大媒为证,一纸婚书,双方盖定”。
原本纷繁复杂的聘礼规格和婚礼步骤都被简化,那枚互订终身的戒指就成为了唯一的“必须品”!
自由恋爱的男男女女,纷纷选择这银楼的金银器饰,作为人生最重要的道具消费。
民众们将自己在婚嫁环节上节省下的热情和经费,实惠而又直接的投资到了银楼商品之上。而银楼也推出一系列订制产品,帮助大家“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”,或者满足“孩子过上666人生”这样的期许。
接连不断的战争,纸币贬值,金银业在冲击下畸形发展,人们纷纷炒买黄金,大小黄鱼因此诞生。
为了回笼货币、缓解通货膨胀,国民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大量抛售黄金,官僚特权势力和金业协会却趁机大肆克扣、中饱私囊,境况愈演愈烈,政府不得已只能宣布不再配售黄金、硬性限价,造成黑市沸腾,大批银楼受到冲击,先后关门歇业。这便是1947年的“黄金风潮案”。
现如今,我们只知“钻石恒久远,一颗永流传”,觉得金银俗气逼人,是大妈们的最爱,远不及珠宝来得晶莹、闪耀与多彩。
然而,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无论东方还是西方,丰富的人类历史故事与文化情感总是与金银交融,它们曾是重要的货币,也是重要的工艺品,如果你不把它们当作俗物,就能听到它们娓娓讲述着的一段段年华与故事。